医疗机构正在进行一场全面深入的改革,其监督工作成效显著。在管理机制方面卫生监督工作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同时,信息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这些综合措施有望为传染病防控开启一个全新的局面。
互查活动提升质量
每个季度,专职的疾病控制监督员负责组织并引导互查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医疗机构之间相互进行考察和学习,从而能够明确识别出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和差异。这种交流与学习的机制,为各机构提供了借鉴他人先进经验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并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环境。
三级会商解决难题
构建了区级、院级、科室三级协商机制。对于共性且长期存在的关键难点问题,将信息上报至院内科主任的常规会议。借助各级协商,确保问题得以具体科室落实解决,促进问题整改及决策的实施,以保证工作流程的顺畅进行。
例会推动工作进展
区疾病控制局每月均举行常规会议,收集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进展报告。在这些会议中,能够即时掌握试点项目的执行状况,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进行深入剖析。依托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确保试点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落实责任规范报病
医疗机构正积极执行传染病防控职责清单卫生监督工作制度,设立专门的公共卫生科室,并安排专职的疾病控制监督员常驻机构,同时赋予其参与日常管理的权限。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疾病控制监督工作的流畅性。此外,还推动了传染病监测智能软件的前置安装与运行,至2025年第一季度,试点机构的病例报告及时率达到了99.99%,报告内容更加规范和准确,漏报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
平台助力提升效能
争上游科技创新研发的疾控监督员综合管理云平台,对于提高疾控工作的效率至关重要。该平台依据工作职责设定了相应功能,并集成了多个板块接口,对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入驻该平台的监督员能够通过平台进行监督管理,而监管部门则可以借此进行工作审核和评估,从而实现闭环管理并完善信用体系。目前,该平台已在重庆、山西临汾等地进行了试点应用。
服务便民惠及群体
江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投入运行线上电子健康证明办理系统,此举旨在减少从业人员的出行次数,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对于老年群体,中心特别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线下指导。通过这一系列便民措施,疾控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服务范围也得以扩大,惠及了更多人群。
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实施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各地正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和深化。展望未来,信息化在疾病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您认为信息化在哪些领域还有提升空间以加强疾病控制工作?欢迎点赞、分享并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