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沙坪坝区疾控局公布喜讯,通过“健康小区”的建设作为切入点,实施了“1234”的创新策略,成功搭建了全方位、协同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监督体系,并稳步推进了疾控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寻求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的背景下,沙坪坝区的这一行动显然处于领先地位,其取得的成果值得特别关注。
试点契机带来挑战与机遇
去年,市疾控局推行了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项目,其目的是增强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效能。沙坪坝区有幸成为全市七个试点区县之一。这一地位既带来荣誉,亦带来挑战。试点工作要求探索并建立选拔、派遣、管理以及评估等机制,以促使医疗机构切实履行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责,并提高对传染病的早期发现、报告和处置能力。沙坪坝区把握住这一良机,主动采取行动。
建强专业监督队伍
沙坪坝区致力于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并成立了疾控监督员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由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构成,形成了“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队伍结构。同时,建立了“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的双向运作机制,负责向下分配任务,向上汇报问题。将工作纳入全区建设目标体系及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计划,将其作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对专职监督员实施严格的考核与奖惩措施,以确保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并为其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依托载体构建监督网络
以医共体和基层医疗组织为两大平台,沙坪坝区构筑了一个三级监督体系。该体系涵盖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医共体成员单位及民营个体诊所,实现了对医疗机构的全面覆盖。借助这一网络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能够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促使医疗机构进行自我检查和整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从而确保传染病防控措施在各个阶段均得到有效执行。
实现预警信息三级贯通
国家、市级、区级传染病预警信息需及时传达,确保疾控监督员、医疗机构管理者、医院科室医护人员能够接收到三级预警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医疗机构能够迅速掌握信息,增强对传染病的防控与处理能力,从而为有效遏制传染病扩散提供坚强保障。
凝聚四方合力延伸监督范围
集结各方力量,推进工作覆盖至社区层面。工作团队由疾控监督人员、基层医疗机构兼职监督人员、街道卫生健康专职人员以及社区健康网格员构成。依托“健康小区”这一平台,以“四方责任”为核心,工作范围扩展至乡镇、村社,针对重点传染病管理难点进行攻克,并优化管理流程。
拓展工作对象与内容
沙坪坝区计划增设公共卫生管理核心机构及疾病控制分支单位,并构建疾病控制联合体。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扩大工作覆盖范围,将服务对象从医疗机构扩展至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养老机构,服务内容亦从传染病防控扩展至公共卫生的各个领域。旨在实现社会共同治理和医疗预防的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
沙坪坝区的相关措施是否能在全市范围内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助力其他区县优化疾病防控监管体系?诚挚邀请各位点赞、转发本文,并积极参与评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