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动物疫情总体平稳?19种疫病数据背后藏着啥秘密

近期,动物疫病的动态备受瞩目。市农业中心旗下的市动物疫控中心于2025年第一季度举办的风险分析会议,将提供最新信息。会上指出,全市动物疫情整体保持稳定,然而,后续防控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疫情监测“双稳双优”

本季度疫情监测结果显示,疫情特征表现为“双稳双优”。全市共记录了19种动物疫病,其中猪流行性腹泻和禽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主要的流行病种,分别报告了4676例和3070例。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12773份样品的核酸均为阴性,这表明重大疫病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在血清学监测领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疾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然而,在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方面,仍需给予特别关注。具体数据显示,牛群中的阳性率达到了37.45%,而羊群的阳性率为16.88%。此外动物卫生监督处置动物疫情,中小规模养殖场在生物安全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总体疫情态势平稳

系统监测和专家评估显示,本季度全市动物疫情保持稳定,未出现重大疫情。免疫屏障的构建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维护了畜牧业及公共卫生的安全。这一成果归功于长期以来对动物疫病防控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各种防控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确保了动物养殖环境的相对安全。

外防输入压力大

第二季度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东亚地区候鸟迁徙季节的到来,周边国家H5亚型禽流感疫情不断出现,病毒传入我国的风险有所上升。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疫情仍在持续,我国屠宰场检测出抗体阳性案例,弱毒株可能引发的感染风险不容小觑。此外,国际口蹄疫疫情也在加剧,我国在调运环节已发现零星疫情,传播风险随之上升。这些多重外部压力为我国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多重潜在风险多

2025年第一季度动物疫情_动物疫情风险分析会_动物卫生监督处置动物疫情

外部输入风险之外,内部亦存在潜在隐患。养殖户在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处理上存在不规范操作和消毒不彻底的问题,导致疫情反弹的风险依然存在。同时,猪轮状病毒、禽支原体病等常见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亦不容忽视。这些潜在风险如同潜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对动物健康和养殖产业造成影响。

精准防控有举措

市动物疫控中心实施了六项关键措施。首先,加强了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并促进了养殖场动态风险评估的进展。其次,改善了监测网络,将常规预警与专项防控相结合。同时,推广了禽流感三价灭活疫苗和口蹄疫的“一场一策”免疫策略。此外动物卫生监督处置动物疫情,实施了严格的调运全链条监管,利用电子耳标和车辆备案追溯系统来阻断疫情传播。这些措施全面且具有针对性,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保障产业与卫生

强化布病及其他人畜共患病宣传教育,增强相关人员防护技能。加快无疫社区的建设步伐,借助政策支持促进疫病清除。与此同时,需密切关注候鸟迁徙、运输高峰等关键时期,落实联合防控职责。这些措施不仅确保了畜牧业的稳定,而且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当前动物疫病防控的复杂局面下,公众普遍关注防控策略是否能够妥善应对所面临的挑战。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参与评论和交流,同时,也欢迎您为本文点赞并分享。